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章作者:将乐联社01文章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1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同时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为继续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一、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国有经济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扎实推进。民营经济保持稳定向好发展态势,截至今年上半年,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达5500余万户,较2012年底增长了4.1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引资规模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今年前7个月外资来华热度不减,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1万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8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9万列。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区域重大战略有序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加快落地建设。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地区强化区域绿色发展协作,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新进展。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放宽放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3.1%上升到66.16%。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和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1%,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较2012年提高27.8个百分点,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4%,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贡献了全球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2023年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新增装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过50%。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3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1300万人,今年上半年新增就业698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扣除价格因素,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实际增长94%,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88降至2.39。公共服务领域惠民政策加快落实,“一老一小”、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力应对部分地区干旱、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
安全发展基础夯实。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互促共进,经济领域安全发展的基础不断巩固和加强。粮食安全基础持续夯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现代种业提升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不断强化,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型储能装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推进。数据安全能力建设持续推进,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加快形成。
三、扎实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落实落细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增强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出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引导国有企业进一步强化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民营经济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全面落实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的政策举措,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开辟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积极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智能制造工程等,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构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大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部署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等四项重大行动。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融合发展。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化社保、医药卫生领域改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深化“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改革,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壮大。加强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做好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同时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为继续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一、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国有经济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扎实推进。民营经济保持稳定向好发展态势,截至今年上半年,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达5500余万户,较2012年底增长了4.1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引资规模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今年前7个月外资来华热度不减,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1万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8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9万列。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区域重大战略有序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加快落地建设。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地区强化区域绿色发展协作,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新进展。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放宽放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3.1%上升到66.16%。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和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1%,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较2012年提高27.8个百分点,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4%,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贡献了全球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2023年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新增装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过50%。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3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1300万人,今年上半年新增就业698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扣除价格因素,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实际增长94%,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88降至2.39。公共服务领域惠民政策加快落实,“一老一小”、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力应对部分地区干旱、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
安全发展基础夯实。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互促共进,经济领域安全发展的基础不断巩固和加强。粮食安全基础持续夯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现代种业提升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不断强化,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型储能装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推进。数据安全能力建设持续推进,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加快形成。
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有利条件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但应该看到,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我国经济增速和发展态势明显好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没有改变,我国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从国际看,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2025年为3.3%,明显低于疫情前(2000—2019年)3.8%的平均水平。全球经济金融动荡可能加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债务加重压力。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大国博弈对抗性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外溢效应不断显现。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国际贸易增长有所恢复,有利于我国企业发挥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将达到2.6%,扭转了2023年的负增长态势,并将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3.3%。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良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影响力和全球治理话语权不断增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我国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与共建国家不断增进互联互通、持续深化合作共赢,为共建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三、扎实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落实落细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增强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出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引导国有企业进一步强化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民营经济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全面落实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的政策举措,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开辟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积极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智能制造工程等,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构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大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部署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等四项重大行动。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融合发展。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化社保、医药卫生领域改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深化“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改革,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壮大。加强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做好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