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

文章作者:三明农商行02文章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总书记在阐述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强调了“五要五不”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稳健审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自古以来,稳健审慎被视为君子之品,成事之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行稳致远等词语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明成果。揠苗助长”“伤仲永等故事时刻警醒我们要脚踏实地,切勿急功近利,因小失大。老子主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荀悦有言: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考虑好预防的措施是为上策。古代钱庄票号应对金融风险,会采取将本求利”“倍股护本的控制方式,而当代银行机构在业务开展管理过程中,也会设置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做限制,二者的实皆为资本资金约束以防范金融风险,可谓是一脉相承正是基于稳健审慎的心态,形成了对灾祸和风险防范于未然的警醒,维护金融业稳步发展。稳健审慎既是中华人民的智慧沉积,也彰显了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以及金融精神,是金融业在长期实践中积淀的经营智慧和生存法则。金融界当增强审慎意识,不追求短期利益,注重长期稳定和风险防控,推动金融可持续发展。

稳健审慎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作为国之大者,与国家发展命脉紧密相连。金融业是经营货币和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具有高负债经营,高杠杆和高风险的特点,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着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和集中度风险等在内的众多风险。鉴于金融工作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为保证金融这艘大船能平稳的扬帆远航,在开展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稳健审慎的方针,业务开拓和创新必须要与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资本实力、内控水平相适应,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不能脱离业务发展的客观规律,贪大求洋,急功近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身处不确定性因素倍增的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金融从业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坚守“稳健审慎”这一业界“铁律”,积极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坚持按规律办事,坚持紧跟时代潮流,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坚持法治化,市场化方向,以全球视野开放胸怀推进改革,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

稳健审慎是推动新时代金融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之一。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金融风险更具有天然的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使其具有危害强,化解难的特点,必须要加强审慎管理,严格控制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时刻把防范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曾先后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组织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突出强调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题。从人民币国际化到数字人民币试点开放,再到持续加强金融创新的审慎监督,一系列金融政策坚持稳健的策略,保持审慎的态度,扎实稳步推进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最终筑牢金融安全网和防火墙促进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稳当。而这当前的美好形势更需要金融业界保持高度警惕,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坚决做到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走中国特色金融道路至关重要。建设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求金融从业者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日常业务管理开展中,怀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中庸之道强化使命担当,厚植稳健之根,夯实审慎之基,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久久为功,不断增强金融文化自觉与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