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农信动态

福建农信:聚焦“四链融合”,书写乡村振兴生动注脚

文章作者:省联社办公室文章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发表重要论述,为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为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厘清了思路。

  近年来,福建农信以“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理念为抓手,立足县域资源禀赋,聚焦县域主导产业,强化政策协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深挖上下游产业链,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力产业创新升级、引育人才,积极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写下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深耕产业链  金融“活水”润“仙草”

  作为 “全国林改第一县”的武平县,是“仙草”灵芝的重要产地。一朵灵芝从田间到车间,经现代化加工后变身灵芝孢子粉、灵芝切片等高附加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这其中,武平农信联社创新推出“灵芝快贷”等金融产品,并联合当地农业部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为灵芝产业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农民林下“掘金”,推动产业茁壮成长。

  武平县万安镇某灵芝种植户表示,借助“灵芝快贷”提供的信贷支持,他不仅成功扩大了种植面积,还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灵芝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截至目前,“灵芝快贷”余额4807.16万元,带动了周边多家灵芝种植户和初加工企业的发展,助力灵芝产业从“卖原料”开始向“卖品牌”模式升级,形成了紧密的产业联盟。

  福建农信立足乡村振兴主办行定位,积极对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聚焦“产业”和“主体”两大核心,因地制宜,迭代创新,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绿色金融和林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推出“惠林卡”“兴林贷”等金融产品,围绕林菌、林药等重点领域精准滴灌,着力提升林下经济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至3月末,全省农信系统涉林贷款余额470亿元,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点燃创新链  要素激活促“智”造

  从无烟产区到全自动化生产线,从古法新绎的瓷塑到融入当代审美的各式摆件,从环保瓷到应用新技术的新材料瓷,德化陶瓷在金融赋能下持续加快现代化蝶变。

  德化农信联社聚焦科技赋能,通过清单式对接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工具,大力推广“技改贷”“技术创新基金贷”“专精特新贷”等低息金融产品,助力陶瓷企业加快“智改数转”;聚焦工艺赋能,围绕县域日用瓷、工艺瓷、大师瓷“三大品类陶瓷”创新推出“优企贷”“瓷艺贷”“新秀贷”“青商贷”等“一揽子”金融产品,助力陶瓷产业与文旅、酒类、茶叶等跨界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聚焦产权赋能,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质押、“专利质押+保证”“专利质押+抵押”等融资模式促进陶瓷企业搭建“产学研用”生态系统。至3月末,累计办理各项政策性贷款21.51亿元,针对陶瓷工艺发展发放各项贷款19.86亿元。

  福建农信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推出“新质生产力专项贴息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入企业走访对接,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革新与产能优化需求,量身定制“一揽子”综合服务方案,全面激发产业升级内生动力,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至3月末,全省农信系统累计投放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超90亿元,累计办理“技改贷”金额超14亿元。

  除此之外,福建农信积极响应政策,扎实推进“民营中小微企业提质争效专项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等政策工具落地,实现民营提质争效贷款发放金额及发放笔数双第一,累计投放相关贷款7201笔、金额66亿元,分别占全省银行业78.24%和33.01%,惠及企业7087家,有效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堵点。

  畅通资金链  耕海逐浪“链”文旅

  “农商行给我们批了3000万元贷款,不但解了燃眉之急,还帮我们把文旅消费这块串起来了。我们围绕游客吃、住、游几个场景搞了满减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带动了周边商户一起热了起来。”平潭某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道。平潭农商银行紧扣“海洋+文旅+产业+创新”主题,聚焦当地海洋经济与文旅经济协同发展布局,推出“文旅闪贷”等特色产品。至3月末,累计发放1850笔,授信2.68亿元。

  同时,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岛与海洋经济强区的目标,平潭农商银行探索“海洋产业+文旅融合”金融服务新模式,助力“平潭鲍鱼”等海洋特色产业壮大,并携手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创新推出渔船抵押“同解同抵”业务。贷款到期时,借款人可同步办理解押与新抵押,无需归还本金即可续贷,实现“零等待”续贷,安心投入渔业生产。

  这一系列服务举措,正是福建农信因产制宜、精细嵌入地方特色产业链条、畅通产业资金链条的一个缩影。福建农信坚持特色化经营思路,在深入研究地方产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持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积极构建差异化融资支持体系,强化信贷投放的协同性与穿透力。针对不同行业阶段和企业类型,创新推广“创保贷”“技改贷”“购厂贷”“微易贷”等多元产品组合,推动金融供给更加高效顺畅、链条衔接更紧密。至3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3740亿元。

  厚植人才链  创业“沃土”育新农

  走进潭大姐的“光伏菇棚”,一簇簇猴头菇从菌棒中探出脑袋。在古田农信联社“创保贷”的支持下,潭大姐通过全天候智慧温室、精准喷水管理、物联网等现代化栽培方式,猴头菇产量进一步提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古田农信联社主动对接县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持续优化“创保贷”办理流程,创新“先贴后补”贴息机制,通过先行垫付贴息,减轻客户资金压力,持续扩大贷款覆盖范围及规模,支持创业项目落地孵化。至3月末,古田农信联社累计发放贷款6.14亿元,带动超5000人创业就业。

  “人才兴,则乡村兴。”一方面,福建农信主动对接农村创业带头人、科技特派员等重点群体,深化链式营销机制,推广“创保贷”“青创贷”“人才贷”等产品,提供创业孵化、技术升级、产业拓展等场景化金融支持,助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另一方面,福建农信深入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工程,选派金融助理6330名、聘任乡村振兴信息员4452名,服务下沉至全省17110个村居社区,在支农支小、普惠金融、防范风险等主战场上持续发力,为更多新农人厚植创业沃土、激发成长动能。

  发展县域重点产业链,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下一阶段,福建农信将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进一步提高站位、健全机制,持续深化“四链融合”实践,推动资金链更畅、创新链更活、产业链更强、人才链更聚,以高质量的金融供给服务乡村振兴大局。